备课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顺利开展并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为了规范管理,切实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制定本制度。
备课的形式分为教师个人备课和教研室集体备课,应以教师个人备课为主,集体备课为辅。
一、个人备课的要求
1.任课教师要了解本门课程在整个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任务,研究与相关学科课程、先修后续课程的联系。
2.认真学习和领会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教学相关文件等。
3.熟悉掌握本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基本要求,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深入钻研教材,分清主次、逻辑结构,准确把握和理解本课程的“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性”(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和“三点”(重点、难点、疑点)。
4.调查学生的知识基础,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先修课程的学习情况,并且在授课过程中通过答疑、批改作业、召开教学相长会等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开展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在仔细钻研教材的同时,应广泛收集和阅读参考资料,了解学科最新进展,充实教学内容。
6.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正确、合理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积极开展研究型学习,认真编辑案例,开展以问题为中心(PBL)的教学法。
7.提出难点与疑点、案例等供集体备课时研讨和解决。
8.承担实验授课的教师需掌握实验的全部内容,了解实验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熟练操作,技能娴熟,做好预试验。
9.按规定要求,合理编排教学进度,认真书写教案与讲稿。在上课前准备好图表、教具、电子课件、作业习题等,必要时要进行预讲和演练。
二、集体备课的要求
1.教研室要定期开展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由教研室主任(副主任)或教学秘书主持,教研室全体人员参加,必要时可邀请相关学科专家、督导、上级有关领导等。
2.教研室主任可以指派教师担任集体备课的主讲任务,解决教学的整体进度,讨论课程的重点与难点,设计教学程序、改进教学方法,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3.通过集体备课,便于教师研讨、交流,统一教学思想和标准。
4.教研室要做好集体备课的记录,内容包括课程名称、参加人员、时间、地点、研讨的内容等。
三、学习性听课的要求
加强教师间听课制度及其考核制度。要求青年教师全程听本学科的课程、2~3门相关学科课程,以及知名教授的理论授课,必要时青年教师与本科生一起参加考核;老中青教师之间、基础与临床课程教师之间要相互听课,扩展专业知识,相互学习教学方法。
四、本制度由学校教务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