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花开 不忘初心育人才
——记辽宁省教学名师李华教授
李华,博士,药学院药理教研室教授、研究生导师,现任研究生院副院长。主要从事本科生、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秉承老教师“思想引导、学习指导、心理疏导、生活关心”的原则,教书同时更重育人,坚持对学生爱党爱国精神及人文精神的启迪,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信任和好评。致力于心血管药物及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级及省市级科研课题,获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励二、三等奖。现为辽宁省来华留学生英语授课品牌课程《药理学》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候选副主委、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分会常委、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药理与毒理学分会理事、辽宁省药学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来华留学生教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牢记初心使命注重师德修养潜心教书育人
李华教授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牢记党的宗旨,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作为一名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人民教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她为自己树立的自律信条,“传道、授业、解惑”是她事业追求的目标。她在工作中注重不断加强自身政治业务素养、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以适应新时期党对教育工作的要求。
李华教授主讲过七年制、“5+3”长学制、临床医学、药学、临床药学、预防、麻醉、口腔、医学影像等多个专业的药理学及留学生药理学课程。认真备课、授课,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与学生互动;教书同时更重育人,坚持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经常对学生进行人文启发,教育学生自立自强,积极进取,有社会责任感及担当精神;针对医药专业的特殊性,启蒙学生“科学求真、医学求善”,仁心仁术才能成就医学大家,希望学生们能成为患者爱戴、信任的医药大家。积极指导热爱科研的本科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活动,并获得多项二、三等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素质;培养研究生20余名,分获大连市、学校优秀毕业生、优秀研究生及多项学业奖学金。
勤于实践创新积极探索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改革
在教改中勤于实践,积极进行PBL、GBL、形成性教学评价等教改探索。整理药理学教学案例、增加课堂上案例教学部分、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案例分析考试;从2012年起在药学和临床药学专业开设PBL课程,并培养和带动较多青年教师进行教改研究;在学院及教研室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组织开展药理学青年教师论坛系列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及提高团队的凝聚力;积极参加学校系统整合教学改革,共同编写教学大纲及系统整合教材,认真参加集体备课及听课,虚心向其他学科老师求教,授课效果得到了其他老师及广大学生的一致好评。
在准备临床医学认证期间,积极参与本教研室、系统整合课程和大学生创新课程的认证材料整理工作;在认证期间参加教师座谈会,为认证专家进行PBL示范课,充分展示学校PBL教学水平和教学改革进展,获得国内专家的肯定和好评。
勤于总结交流,主编及副主编教材或专著10余部,参编教材近20部,发表教研论文10余篇,受邀在PBL国际会议上英文报告交流,主持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中华医学会及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等多项本科生教改课题,并分别参加学校、学院及教研室关于医学课程系统整合改革、药理学教研室教学团队建设、临床药学专业特色化发展及医学留学生国际化教育等多项教改课题;积极探索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主持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课题及辽宁省研究生招生研究会重点课题,获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年会及辽宁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优秀论文奖,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研究生类)二等奖,参与获得辽宁省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全国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高等教育组及辽宁省第二十届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高等教育组微课三等奖等多项教改奖项。
尊重为本因人施教助力学生成长
李华教授作为医、药学基础课及专业课教师,每年都要面对数百名学生,平凡的三尺讲坛赢得了学生的信任与支持。无论是在课间、课后,还是在教室、办公室、校园或通过电话,时常有学生来咨询、谈心。李华教授以尊重学生为本,做学生的朋友,了解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动态,并针对问题,给予积极的引导、关怀和力所能及的帮助,鼓励他们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和远大志向。
李华教授作为研究生导师,深知研究生教育是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战场,对学生严格要求与潜移默化并重,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科研作风及科研基本功;定期与学生谈心谈话,因人施教,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分析课题深度、难度,探讨未来职业方向,同时鼓励学生真学实干,发挥年轻人吃苦耐劳和开拓进取精神成就一番事业,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上作出贡献。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李华教授深知教师是神圣的,也是平凡的;是辛苦的,也是幸福的。党和国家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和学生一点一滴的成长都化作了继续前进的动力。她时刻牢记春风化雨、守候花开的育人使命,表示:“将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业务水平,守正创新,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因人施教,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